煤矿人员定位系统有什么技术指标?
1、特大位移速度:特大位移速度不得小于5 m/s。
2、并发识别数量:并发识别数量不得小于80。
3、漏读率:漏读率不得大于10。
4、识别卡电池寿命:不可更换电池的识别卡的电池寿命应不小于2年。可更换电池的识别卡的电池寿命应不小于6个月。
5、识别卡电池工作时间:采用可充电电池的识别卡,每次充电应能保证识别卡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7d。
6、特大传输距离:特大传输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识别卡与分站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不小于10 m;分站至传输接口之间特大传输距离应不小于10 km;分站至传输接口之间可串人可靠的中继器,但所串的中继器不超过2台。)
7、特大监控容量
监控容量应满足下列要求:(系统允许接人的分站数量宜在8、16、32、64、128中选取;被中继器等设备分隔成多段的系统,每段允许接人的分站数量宜在8、16、32、64、128中选取;识别卡数量应不小于8 000个。
8、特大巡检周期:系统特大巡检周期应不大于30s。
9、存储时间:
存储时间应满足下列要求: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出/A限制区域时刻、进人分站识别区域时刻、出/人巷道分支时刻及方向、超员、超时、工作异常、卡号、姓名、出生年月、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等记录应保存3个月以上。当主机发生故障时,丢失上述信息的时间长度应不大于5min;分站存储数据时间应不小于2h。
10、双机切换时间:从工作主机故障到备用主机投人正常工作时间应不大于5 min。
随着《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等政策深入推进,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已成为矿山智能化改造的强制性要求。不论是政策强制要求,还是实际风险管控以及数字化建设的数据需求,区域定位均渐渐无法满足。新田
四相科技矿用人员接近防护系统UWB人员身份识别方案,可融合不同电子围栏技术,在实现预警区域、危险区域分级报警管控的基础上,还能满足政策和实际场景中对人员身份识别的需求,支持不同报警逻辑组合,减少误报警和非必要停机造成的生产损失以及无权限人员误操作设备事故发生。
2025年4月3日,应急管理部印发《烟花爆竹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仓库安全管理部分建设技术指南》,文中提出了对烟花爆竹企业人员定位的建设要求,要求实现库房内作业人员数量超过核定人数时的报警功能。作为高危性传统产业,烟花爆竹行业在传承文化、